“临时铺的水泥路异常颠簸,还障碍重重,有的地方有消防栓,有的有路灯杆,还有信号灯控制箱!”
松江区市民李先生通过上观“民声直通车”平台反映,去年,家门口的金玉路施工结束,机动车道由双向双车道改为双向四车道,多出来的车道就是由非机动车道改造而来。施工后,根据路上的指示牌,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并到了一起,狭窄、多障碍、人非混行,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到底咋回事?记者前往现场了解情况。
非机动车道狭窄障碍多
李先生所反映的问题主要在玉树路路口至梅园埭路之间的金玉路路段非机动车道,总长度超过2公里。
金玉路位置。
7月1日,记者来到金玉路梅园埭路交叉口,向西望去,由东向西方向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共用,砖石路面,由于是路口,非机动车道上装了信号灯柱、通信线缆桩等4根粗壮的立柱,过马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只能从间隙穿插进入人非通道。
非机动车道上有多根立柱。
记者站着观察了一会儿,大多数电瓶车选择直接驶上机动车道,占据靠右一侧骑行,只有极少数电瓶车按照标识指引在人非通道骑行。在驶进这个入口的时候,还要专心把控方向,不然很容易撞上立柱。
视线转到马路对面,西向东非机动车道是单设的,但是靠近路口时,在一根立柱后急剧收窄至戛然而止,骑到这的电瓶车只好进入机动车的右转车道等候通行。若是选择驶上人行道,更为难骑,短短5米的距离,有4棵大树、2根桩子。
非机动车道戛然而止。
继续向西走,一些路灯杆、交通标识杆也安装在非机动车道上,甚至路中间还有行道树。再向前,可能是由于树木、立柱太过密集,非机动车道收窄,仅留不到2米宽的水泥路面。好在路上障碍物少了很多,路面也平坦,很多电瓶车选择从机动车道驶回非机动车道,从行人身边疾驰而过。
非机动车道收窄,仅留不到2米宽的水泥路面。
靠近松礼路丁字路口,非机动车道再度收窄,听到身后传来电瓶车的声响,记者只得侧身让道,因为路面宽度仅仅容得下一辆电瓶车。继续往前,人非通道仍是“二合一”状态,行人和非机动车共享狭窄的水泥路。
临近路口,非机动车道已无法容纳行人和电瓶车并行,记者只能让行。
在金玉路黄桥港桥,人非通道仅剩不到一米宽。直至过桥后,行人和非机动车区域才借行道树一分为二。过玉树路路口之后,非机动车才有宽敞的专用车道驾驶。
非机动车道能否提升?
金玉路之前为啥改造了?根据此前松江区交通委的官方公众号消息,2024年底,金玉路应急改造工程在上海松江站开通前夕正式宣告主车道阶段通车。金玉路作为上海松江站交通枢纽的主干道,承载着巨大的车流量,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原有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加之近年来城市发展加速,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导致路面被损、排水不畅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过往车辆的安全通行与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官方信息提到,本次应急工程增加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分道通行,保障行车安全,同时增设绿化带,美化环境,有效增加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但李先生认为,部分路段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合二为一,且宽度极窄,反倒增加了行车风险。记者的亲身体验也印证了这一点:要么非机动车违规驶上机动车道,与集卡厢货私家车混行,要么在人非通道里,与行人一同分享并不宽敞的道路,还有撞人的风险。
要怎么解决非机动车的通行问题?以后会不会将非机动车道进行调整重建?7月2日,记者联系了松江区相关部门,转达了市民李先生的担忧。
7月4日晚,松江区交通委回复,正与交管部门对相关路段的非机动车道设置问题进行梳理,将优化交通标志和标牌,在复杂路口增设人非二次过街提示,预计至8月上旬,完成整改。后续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启动金玉路路网优化拓宽并增设单独的非机动车道。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配资平台金牛,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向我们反映求助——
港联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